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关注

缅怀英烈 告慰英烈
“这盛世如您所愿”

来源:巴中日报阅读:发布时间:2024-04-08 20:20字体【  

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缅怀英烈,铭记英烈的光荣事迹;走进纪念设施、红色景点,在讲解员的讲解声中,重温红色故事……今年清明节,我市各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开启多种祭扫形式,寄托对英烈的哀思和缅怀之情。与此同时,近千名“红色讲解员”向实地参观的访客讲述革命之艰、真理之甘,让更多人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汲取前进力量。

缅怀

线上祭英烈 鲜花表哀思

文明祭祀渐成社会新风尚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

清明节,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英勇奋斗,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要向先烈致敬!向先烈学习!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是巴中经开区西溪实验小学四年级三班李思思同学通过“文明巴中”微信公众号“云祭祀”平台写下的留言;

“致敬英烈,弘扬英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这是我市一市民在“中华英烈网”上的留言;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向英烈致敬!”这是市民刘先生在“川陕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网上祭英烈”留言区的留言……

线上祭英烈,云端表哀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在清明祭祀的过程中主动摒弃旧俗,纷纷通过线上祭祀、鲜花祭祀等方式表达对先烈、对亲人的思念,一股绿色生态的祭祀新风正蔓延开来。

“我们在提供‘代为祭扫’活动的同时,还专门推出了网上祭扫活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馆长周璇介绍,通过关注“川陕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网上祭英烈”即可进行网上祭祀,实现在线敬献鲜花、留言寄语等。据统计,截至4月7日下午1时,已有37935人完成网上祭祀。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同样也开通了网上祭祀通道。川陕苏区纪念馆副馆长徐劲松介绍,每年清明节期间,前往陵园祭拜先烈的人很多,但仍有部分人不能亲自前来。今年,通过关注“川陕苏区红色王坪”微信公众号,或扫描红军烈士陵园二维码,即可进入“在线祭拜”页面,敬献鲜花、留言缅怀先烈。

“采取敬献鲜花、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故人,变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为主,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不失为一种表达哀思的好方法。”通过网络祭祀的市民王先生说,如今的网络祭祀平台,不但能将先辈亲人的文字、图像等资料永远留存,更能让后世子孙了解先人的光荣与梦想。

“清明节前夕,我们社区红白理事会围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主题,专门召集社区居民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文明祭祀理念,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增强安全文明的祭祀意识。”4月4日上午,刚刚扫墓回来的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关公社区居民李文平说,今年他改为送鲜花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在红白理事会的推动下,群众的观念现已发生很大改变,文明祭祀风气已然形成。”关公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苏定才表示。

在巴州区照台山陵园,工作人员则通过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对携带可焚烧祭品的群众进行及时劝导,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推进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助力清明文明祭扫,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传承

“英雄的故事我来讲!”

我市近千名讲解员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

“我们面前这份带有血迹的‘分配土地花名册’,是当年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守护来的,上面的斑斑血迹刻下了反动派的罪恶,也记录了周玉莲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当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讲解员赵鹤遥每次讲到这里的时候,眼里总是充盈着泪光。“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花名册上的血迹时刻在提醒我们,要牢记过去的苦难,倍加珍惜共产党带给人民的幸福,激励我们继承革命传统,为老区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赵鹤遥说。

现在的赵鹤遥,不仅对馆内相关的红色历史如数家珍,对其他景点的历史文化也了解得非常清楚。她说,巴中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讲解员来说,讲好每一个红色故事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会讲,更重要的是要把英雄的故事讲出来,让听众从英雄故事中汲取红色力量奋勇前行。

4月6日,在平昌县英烈纪念园里,讲解员刘君正用心地给大家讲解红军革命烈士胥克寻的故事。“江口县独立团副团长胥克寻是江口白马村人,在红军还未进入江口前,就组建了游击队,后来他率领100多名游击队员集体加入红军。在1934年3月的红云台战斗中,胥克寻坚持留下掩护部队撤离,不幸受伤被俘,敌人逼他说出红军撤退路线,并要他投降,均遭胥克寻痛骂拒绝,后壮烈牺牲,年仅32岁。新中国成立后,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光荣称号。”胥克寻的故事深深感染了现场的人,大家都为英雄壮举由衷敬佩。

“这块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纪念碑,由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题写碑文。为了保护好这块碑,当地老百姓把它埋在了冬水田里,直到解放后才重见天日……”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讲解员彭香总是深情地讲述这块纪念碑的故事。

巴山巍巍、巴河汤汤,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经演绎着一幕幕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革命壮举,那些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浸润了无数优秀巴山儿女的情怀和热血,书写了一幕幕激越豪迈的历史篇章。如今,讲解员们用真情真心讲解着属于英雄的故事。

除了专业的讲解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平昌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等地,同样活跃着一批7至14岁的“红领巾讲解员”。他们头戴红军帽,身穿红军服,系着红领巾,用心用情讲述巴中红色故事,引导人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别看这个孩子年纪小,但他讲得很投入,很有感情,把周玉莲誓死保护‘分配土地花名册’的那种感情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了。”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刚刚听完巴中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红领巾讲解员”陈泓瑞讲解的绵阳市民刘女士赞赏道。

据了解,在巴中,像赵鹤遥、刘君、陈泓瑞这样的讲解员有近千名,在他们的讲解下,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位位革命先烈、一段段党史故事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加深入人心。(记者 李建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