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关注

深耕特色农林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巴中日报阅读:发布时间:2023-09-14 17:29字体【  
初秋时节,粮丰农稳,盛世和安。行走在巴中广袤乡村,各类特色农林产品琳琅满目,独具特色。现代化的畜牧养殖基地内,肉牛膘肥体壮,生猪觅食于舍,放养鸡鸣于林下,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辛勤耕耘的回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农业产业培育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抓手,突出建基地、强龙头、聚集群、建园区、育品牌、促融合,不断促进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富民增收,农业产业呈现体量激增、质效并进、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全域式布局 以优势资源做强特色农业
  眼下,正值水稻收割季。在巴州区鼎山镇,观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农业技术人员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一派丰收景象。
鼎山镇观坪村位于巴州区南部山区,山地多、平地少。近年来,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观坪村1700亩农田实现“小田”变“大田”,改造后的农田地势平坦,面积较大,坡度较缓,适宜机械化操作。在机械的帮助下,村民的秋收成本直线下降。
借助高标准农田改造“东风”,2022年,观坪村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牵头建立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购买旋耕机、开沟机、收割机、烘干机等,为周边群众提供粮食生产全程化服务,涵盖耕、种、管、收各个环节。
  就在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通江银耳和平昌江口青鳙上榜。2022年,通江县全力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已在全县10个重点乡镇、37个专业村、75个集中连片示范点,接种菌种100万袋,预计今年底实现银耳(食用菌)总产量2.5万吨(干鲜混合),生产总值12亿元,通江银耳综合产值将突破25亿元。而作为平昌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江口青鳙同样备受欢迎,肉质坚实脆嫩、十分鲜美,早在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就批准对“江口青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业是富民的坚实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既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所在。
  近年来,全市优势特色高效产业蓬勃发展。建成生态规模养殖场860个和茶叶、核桃、道地药材基地249.05万亩。2022年初,南江县现代农业园区成功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国家级园区零的突破。
  不仅是规模的大幅增加,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在全省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在平昌县正式运营,通江县成功创建通江银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平昌县入选全国100个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县,恩阳区下八庙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平昌县幸福村(江口青鳙)、铁城村分别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为培育壮大巴中特色农业产业,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去年,我市印发《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到2025年,我市将建设提升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等市域特色产业基地165万亩,银耳(食用菌)、青花椒、芦笋等县域特色产业基地42万亩;年出栏南江黄羊50万只、青峪猪20万头、肉牛22万头、家禽2000万只、生猪350万头,实现水产品产量8万吨;巩固培育国、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打造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
  我市还积极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县(区)“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各县(区)重点选择1至2个、最多不超过3个特色主导产业,支持巴州区突出发展道地药材产业,支持恩阳区突出发展现代畜牧、有机果蔬(芦笋、魔芋)产业,支持南江县突出发展生态养殖、茶叶、道地药材(金银花)产业,支持通江县突出发展生态养殖、茶叶、银耳(食用菌)产业,支持平昌县突出发展茶叶、青花椒、肉牛产业;鼓励各县(区)以差异化发展为路径优化县域特色发展版图,发展县域优势产业;坚持县域统筹编制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向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我市正坚持全市“一盘棋”,集中、连片、成带布局建设一批“百亩连线、千亩成带、万亩示范”的特色农业连片产业带。到2025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连片产业带12个、培育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50%,申报认定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打造更多优质产品,大力推进产业振兴计划。
  
全链式推进 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北纬31°的独特位置、中国南北气候交界处的资源禀赋、63.18%的森林覆盖率、96.4%的空气优良天数、全域无重金属污染的碧水和净土,孕育了巴中地方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的高颜值、好品质。
  近日,农业品牌研究院公布“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畜牧)品牌声誉前100位”,南江黄羊光荣上榜,位列第31位。南江黄羊因其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繁殖能力强、板皮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改良效果佳的独特优势而闻名,享有“中国第一山羊”的美誉。
  同样在近日,“天府粮仓”四川农业省级公用品牌发布,我市青峪猪肉、一口亲牌南江黄羊、巴中云顶、罗村茶、秦巴茗籣牌(国香)平昌青芽茶等多个品牌上榜。一个个荣誉,一项项成果,见证了巴中发展特色农业的足迹。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竞争力强的“巴中产”农产品品牌,成功培育“巴食巴适”品牌,价值达124.48亿元;“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巴中云顶”先后获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巴字号”农产品竞争力、知名度、影响力有效提升。
  质量是农产品的“里子”,品牌是农产品的“面子”。“里子”好了,“面子”才能撑起来;“面子”亮了,“里子”才更有价值。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倾力打造“巴食巴适”“巴中云顶”区域公用品牌,凝聚巴中农业“金字招牌”影响力。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预计2025年达到300个,持续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工作。
  整合品牌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市场领军品牌,做大做强巴州丹参、恩阳芦笋、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平昌青花椒等特色品牌。同时,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制度。依托线上线下各类展会、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响“巴字号”品牌。
  坚持有机带高端、绿色固中端“两条腿”跑市场的思路,细化细分高、中、低不同目标市场,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促进特色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加工园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龙头企业在巴中产地建设一批“第一车间”。
  我市还加快建设茶叶、银耳(食用菌)、青花椒等优势农产品专业集散中心和区域性交易市场,推动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组织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秦巴农洽会”等活动,做大做实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专馆和定向直供直销渠道,持续开展公路、铁路、空港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与此同时,巴山民宿、休闲农业、休闲度假、农耕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走出了一条“农业多贡献”的发展新路。
  一个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开花,一条条产业链加速延伸完善,特色农林产业已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记者 严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